新营村,距德兴市区约7千米,旁有德昌、上德、景婺常三条高速公路和京福、九景衢、乐德三条铁路,交通十分便利。
融于自然的山村环境,独特别致的村落布局,典雅古老的建筑群落,精美绝伦的建筑装饰,文情脉脉的匾额楹联,完善实用的排水系统,古朴纯真的民俗风情,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元宵节的板龙灯游艺、端午节的龙舟竞赛、中秋节的歌舞晚会、重阳节的老年人文化活动等,无不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自然美与艺术美相融合的乡村画卷。
建村始祖舒贺,江西第一个武进士,晚唐赫赫有名的战将;唐大中元年中武进士,曾征战突厥而升任行营团练史;乾符二年被拜为将军,奉旨追剿黄巢义军至德兴,营盘设在“蒿埠”,后称“新营”;后定居于此,天佑元年亲自为新营舒氏宗谱作序,叮嘱子孙恪守“仁义”、守疆卫士;被载人王鸿鹏等编著的《中国历代武状元》。村中历史名人还有国学生舒烜,号协斋,七子个个为官,乾隆帝曾钦赐《淑德延岭》匾一块。
村内古建筑众多,颇具赣派风格,总体布局简洁、朴实素雅,但也不乏雕刻精美之作。古建筑有洎水河边的张氏公祠、惟良公祠、积山公祠、舒膺六公祠、张元业公祠、舒怀南公祠等10个祠堂和舒金富、三唐、朱财旺、舒礼文、曹顺和、舒善叶、舒寿春、张氏、张金寿、卧书楼、怡谋堂、芝兰室、绣花楼、式谷堂等16栋民居,还有咸有公家塾、红十军战斗旧址等。
祠堂以舒协斋公祠、舒氏公祠、张氏宗祠等为代表,建筑雄伟壮观,无论石雕门楼之精美,还是祠堂设计之大气,都显示其名门望族的气派。祠堂大都保存历史风貌,建筑年代均有文献可考,是古代宗族、家庭、社会伦理道德的历史见证。
民居以舒秦三、舒传良等民居为代表,从外观看,多为长方形平面,用空半砖墙围合,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造型丰富多彩的高峻马头墙;从内部看,多为二进三开间,一堂一厅,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卧室,左右对称。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前檐部常做成各式的轩,形制秀美且富于变化。卧室楼高一层半,下层居住,上半层放置什物。厅堂没有分层,显得高大宽敞。室内地面,以长条青砖横向错缝铺砌。堂前均有较为狭小的天井,既便于采光通风,又取四水归堂之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情境。
上饶市文物保护单位舒协斋公祠,始建于清雍正年间,二进二厅堂三天井,回廊式砖木精雕结构,由门坊、门厅、天井、中堂、廊屋等组成,有屋柱64根,其中石柱14根,建筑面积平方米。
德兴市文物保护单位舒氏公祠,原名武四祠,建于清代后期,五间三进二天井,回廊式砖木结构,占地平方米,屋柱有根,其中石柱18根。雕梁画栋,宏伟壮观。
德兴市文物保护单位张氏宗祠(含武烈祠),建于明初,清康熙年间重建,一进一天井四厢房,台梁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平方米。该宗祠始祖为明初武将张照。
新营红十军战斗旧址,由“三足鼎立”的龙头山战壕、鹰鸡山战壕和青石坡炮台组成,有灶台等痕迹。—年间,国共两党在此展开两次大的战斗,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第三、第八连曾在此击退国民党军。
多年来,新营村秉承“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传承”的理念,深入做好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年,新营村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它正以崭新的姿态奔向多姿多彩的明天。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