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德兴新闻
德兴简介
德兴文化
德兴旅游
德兴环境
德兴资源

德兴海口董氏家规家训bull德兴

海口镇,位于德兴市北部,座落于乐安河畔,与古徽州婺源隔河相望。因安徽乐安水,江西李宅水和浙江体泉水在此交汇,因“三江归一口”,故得名“海口”

海口地处山区河流谷地,凭借优良的水路交通与贸易河港,适宜农耕商贾。唐末,董氏开基始祖董申在此择佳水名山,聚族而居。

因自然和谐的耕读文化,重义践诺的商贾文化,科第绵延的仕宦文化互相交融,董氏家族形成其独有的家规家训,并于历代家谱中明文记载。

其倡导为人要正己养德,孝悌笃行,家庭和睦;

对外要敦睦乡里,择善而从,扶危济困;

学文应敬重师长,刻苦自励,经世致用;

为官要廉以律身、刚直不阿、勤政爱民;

经商要义为利先,诚实守信,公平交易;

其和谐、应时、取宜、守则的理念,至今仍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环绕村边的古树林,枝繁叶茂,遍地浓荫。

千百年来,董氏家族勒石刻碑,申明法典,村民在“庇木养生”意识的引导下,自觉义务保护,不伤一枝一叶。

特别是长达余年树龄的古樟王,成为古镇的旅游名片。

堪老巷,海口村地势最高处。历年汛期,村民会在堪老巷屋角点上一盏红灯笼,邻里轮流值守防汛,鸣锣报警。乡邻守望的传统一直沿袭至今。

身患绝症的村民董继皋,以放牛种田为生,为启动海口大桥建设捐出毕生积蓄,从此村民告别渡船过河的历史,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取利而存心地,不图一时之肥润”。家规家训规范的商业道德和法则是古镇商业传统的要素。

“子孙仕宦”“皆当存心忠君济民,廉以律身”,唐至明清,海口进士多达人,成为江南著名的“进士之乡”。

汪藻高官显爵,清平廉洁,勤于著述,以《浮溪集》传世;治荒名吏董煟《救荒活民书》“实有经济”,誉为“南宋第一书”。

以旅游发展为契机,年,董氏后人自发成立“古文化保护研究协会”,参与古镇文化保护研究。当地政府积极投入资金对现存古建筑进行保护修缮,挖掘传承古镇民俗文化,推动旅游发展。

董氏家规家训倡导:

为人要正己养德,孝悌笃行,家庭和睦;

对外要敦睦乡里,择善而从,扶危济困;

学文应敬重师长,刻苦自励,经世致用;

为官要廉以律身、刚直不阿、勤政爱民;

经商要义为利先,诚实守信,公平交易;

其和谐、应时、取宜、守则的理念,至今仍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选读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王法天道以布时政。仲春之月,令民毋漉陂池,毋焚山林。至孟子与梁王论王政之始,亦曰数罟不入,斧斤以时[1]。夫阳和煦育万物,在所帡幪,独于此二者尤切申戒,岂非以生生之理在天,而辅相裁成者之在人欤?夫训方善俗,君相事也。然事有朝野,理无公私,怀仁之士尤宜于此意焉。若使绝流而渔,网罟之施不禁,倚郊而伐,萌蘖之生未由,种种残,既干王政之忌,即山泽之利取之不禁,用之必竭,能无损养生送死供,非恨事欤?况春塘跃浪,恣其侵渔;庇木苍葱,任其剪败,生生之理安在哉?我族上市向遗深潭二潴,在彼东南,非一世矣。池曰“养生”,义可思也。

[1]典出《孟子·梁惠王上》“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xingzx.com/dxjj/566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