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
——江铜(德兴)铸造公司年外销实录
,江铜(德兴)铸造公司外销收入首创新高,突破万,五年三连跳。
这条外销之路缘何上升却又顺畅?
敢于问道,敢为人先,敢于创新……铸造公司的答案似乎并不复杂。
创新——问路之源
去年11月的一天,“叮铃铃……”当听筒里传来一个北方口音,肖金华下意识瞄了一下显示屏,发现来电区号为。一番交谈后,这位来自辽宁的客户居然是通过登录铸造公司网站,相中了一款电动轮马达通用翻转架。
作为铸造公司外部网站联系人,肖金华是第一次接到这样的电话。
意外和惊喜,背后串起的往往是等待与努力。铸造公司一直以钢球、球磨机衬板、电铲铲齿等耐磨件生产为主,供给江铜内部市场。
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以及江铜对产经企业“保护内部市场,但不保护落后”的鲜明态度,铸造公司开始思考未来的市场。
未来在哪?走出去才是正道;而出路在哪?惟有创新!
早在6年前,大山厂半自磨衬板之战,国内三家知名专业厂家的参与,使之变得白热化。铸造公司沉着应战,一方面加快硬件更新步伐;同时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针对衬板结构,先后做出六次改型;另外,优化浇注和热处理工艺。多措并举,衬板使用寿命成功逆袭,达到四个半月以上,赢得了这场关乎命运的市场之争。
去年6月,在被誉为“中国铸造行业发展风向标”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铸造公司生产的半自磨机筒体衬板荣获“优质铸件金奖”。在博览会当场,就接到了多吨的衬板外销订单。
创新的脚步,根本停不下来。尝到甜头的铸造公司不仅在产品提质上下功夫,将目光还投向更高端的结构调整、发展模式。
铸造产品为主,结构件制作、维修服务两翼齐飞。铸造公司大力投入整机的制作开发,先后开发出R-电动轮洒水车改装、系列电动轮备件维修翻转架等专利产品。
与国内7家单位合作开发《节材耐磨损钢铁材料制造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今年,余干锻铸分公司历时两年多,成功开发B3高性能锻钢球,并投放市场……
曾经的零打碎敲、内部市场供应为主导,如今不但产品远销国内外,还走向了专业化发展,掌握行业前沿技术,跻身国内铸造行业前列。
产品和技术,就是外销的底气与源泉。肖金华将这个来自北方的电话,直接转给了对口的铸造公司机电分公司郭经理,他深信,这笔生意一定会成功。
责任——问路之本
近来,铸件厂厂长黄雨有些郁闷,这情绪来自浙江华晟公司一批吨、价值百余万的颚式破碎机衬板订单。
本来,这是令人愉悦的事。酒香也怕巷子深,虽然近几年来,在大山半自磨衬板之战一炮而红后,众多厂家纷纷慕名而来,伸出橄榄枝寻求合作。但像华晟这样的第一批试制成功后,每月都将会有同等数额的订单,还真是第一家。
可是,这产品不好做啊!
颚式破碎机衬板的特点是材质薄,又要有硬度和韧性。原本由日本一厂家提供,华晟公司想就近选择合作方,但一整套的标准和要求可没降低:要求检查的项目多,检测要求高,生产过程中量化指标要求、检测过程有很强的追溯性。
用心做好每一件产品,不仅是本职,更是责任。再难消化,也是一块到嘴边的大蛋糕。
攻关小组当即成立,一边摸索、一边改进,应对措施很快形成固化:根据产品的大小、结构制定出详细的收缩率、拔模斜度及木模结构,使之更适合生产现场,且更容易保证产品的尺寸和外观质量;
在浇注系统进行创新思维,针对特殊铸件采用一道内浇道进水,避免使用多浇道进水,阻碍收缩,造成铸件一边长,一边短,保证了产品的尺寸。
采用保温冒口工艺,以及最先进的吹氩精炼技术,尽可能排气出渣,使钢水温度更均匀。
在最后一道的热处理工艺中缩短铸件入水时间,辅以合适的装炉量,控制铸件在水中停留的时间,达到更佳的效果。
一系列的举措背后,是攻关小组的心血结晶,更是铸件厂上下集体的辛劳和付出。用户严格检验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黄厂长也终于松了一口气。看着铸件厂房门前立着的牌子,那两行大字仿佛更为夺目:没有挑剔的客户,只有不完美的产品。
服务——问路之根
香格里拉,一个浪漫的名字。李堃的感觉却完全不能体会。
随着铸造公司外销的迅猛发展,铸件业务在国内乃至国外不断拓展,客户分布福建、云南、西藏各处,产品还打入赞比亚、刚果金、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
作为铸造公司的首席铸造工艺师,李堃的本职却是铸件厂一名技术员。虽先后参与XP、WK35电铲履带板、引导轮,HP、HP圆锥破碎机衬板等新产品的开发,日常负责的是产品数据测绘,以及与客户交流产品的使用、改进等。
业务在哪,服务就跟到哪。12月的香格里拉,早晨和夜晚的室外都是零下十几度。住在施工现场的板房里,听着窗外不停呼啸的寒风,李堃不寒而栗。
白天在作业现场测绘的数据,晚上回到房间继续对照图纸,丁点的差错,都将是巨大的损失。他一边抵御环境的艰苦,一边迎接工作的困难。
而西藏巨龙公司之行,则是另一个身体极限的挑战。4米的高原上,李堃流着鼻血,完成了三台球磨机十余种衬板数据测绘。
与李堃不同,周国梁的服务意识有些别致。
外销,优质的产品、高端的技术还只是前提,打通销路的“最后一公里”却是面对客户。十二年的业务员经历,让周国梁懂得,互惠互利、共创共享才是秘诀。
不仅是做产品销售,更是做人。业务单位郑州新异公司一位患癌女业务员的岗位发生变化,周国梁却一直自掏腰包,寄上本地特产,予以人情关怀,最终赢得对方的最大支持。
与北京环磨科技公司的长期合作,则是周国梁服务意识的最佳诠释。这家航母般的产品销售第三方平台,老总与周国梁的信任始于交往,续于合作。带来的却是源源不断的产品订单:今年初,就借助此平台,将超50万元的螺栓销往普朗铜矿,实现此项零的突破……
“多歧路,今安在?”当年,李白描绘了行路难的困惑与不解。如今,铸造公司虽仍背负着质量、价格、服务等重担,分明,外销的前行路上已渐行渐远。如同李白此诗中的憧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者:俞秀枝潘建林秦勇编辑:曾黄林)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