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自玉京峰向南以下(南山),主要是自然景观见长,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清山自玉京峰向北以下(北山)为德兴市昄大乡境,主要是人文景观见长。在北山人文景观中,众多文物古迹暗藏玄机,有很多奥妙的秘密尚未被人们破解。求解者,可以亲历亲为前往来一探,或有满满的收获。
石构建筑奇葩
作家王世瑛说:“古建筑,不仅是物,也是事;不仅是事物,也是事情和人情。同样,古建筑文化必然要透射一定的文化现象和一定的人事状态。古建筑文化,不是仅仅让后来者在眼前景物中透视历史,它更让我们在与眼前景物的心灵对视或心灵对话中收获一种灵感。”
三清山玉京峰以北的昄大乡境,是历史文物分布区。这些文物中,主要是包括星罗棋布在林壑间若隐若现的宫、观、殿、府、庙、亭、台、塔、坊、丹井、石雕、题刻等在内的石构建筑群,目前已发现的有多处。
自汉晋以来,三清山即为道教隐者步云踏虚的“方外仙源”。千百年来,方士道仙的足迹从未间断过。在三清山北山数十平方公里内,数百处石构建筑有规律地配置在特定的位置上,既原始质朴,又内蓄玄真,与自然浑然一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从文化的视角上看,这应该是三清山的魅力之所在。
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实地考察三清山时说:三清山石构建筑群与三清山的山形地势、自然风光结合得极为高妙和完美。殿、门、台、坊、池等,或处山巅,或处路口,或处山坳,无不质朴玲珑,匠心独具,令人叹绝,堪称风景名胜区景点建筑之精华。它们与自然景结合得如此协调和谐,相互辉映,亲切近人,在中国名山建筑中实属难得之佳作,很宝贵,是一颗璀璨的文物明珠。它们是民间搞的,是三清山独特的。中国道教,一直在民间流传,但同时也为帝王所用,因而在建筑上有民间和皇家两个不同系统和风格。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是皇家工程的代表。江西三清山石构建筑群,则是民间工程的代表。如果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专家来三清山看,他们一定会很感兴趣,可争取申报国际文化遗产。(摘自罗哲文考察三清山的讲话记录,存市文管局)。
北山秘境几何
三清山北山人文景观有众多文物玄奥而待人破解,因而是个神奇的秘境。
在既原始质朴又内蓄玄真的石构建筑中,有众多的文化信息显示:三清山北山石构建筑群隐藏着“明史第一谜案”——明朝的第二个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失踪谜。有多位探究考证三清山北山北文物的人士大胆推断:“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就是建文帝墓冢。明史专家、江西历史研究所所长方志远多次到三清山实地考察后认为,“詹碧云陵墓”建筑风格与南京孝陵(明太祖朱元璋陵墓)十分相似,绝非道人可以建造。玉山县原旅游局局长官涛先生根据三清山明代古建筑、摩崖石刻、楹联、道教景观景点命名、石雕意象、有关地方志书、民间传说等推断:年“靖难之役”,从密道逃出南京的建文帝及其随从藏身三清山。中国人民大学明史专家毛佩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明史研究室研究员陈时龙,在阅读了官涛先生撰写的《明代建文皇帝失踪藏身三清山探究》后,认为其考证考据较为充实。
据德兴昄大《王氏宗谱》和有关德兴地方志记载,明景泰七年(年)王祜助詹碧云修建三清宫,明天顺二年(年)竣工。三清宫大殿石柱上镌有一副楹联:“三天无极存道气于玉清上清太清,一统大明祝皇祚于百世千世万世。”此楹联在民间一直传为朱允炆所题。三清宫竣工时,朱允炆82岁(有记载说他活了岁和岁)。在昄大王祜家族的鼎力资助下,朱允炆为了掩人耳目,运用各种连环暗套、假借、会意、暗指、引申、别解、白描和明代流行的隐语、文谜、韵谜、谐音谜等多种手法,缜密地结合三清山地形地貌造物造景,巧妙地将有关他“天颜”和被迫逊国出亡的身事镌于石而存于世。昄大《王氏宗谱》记载:“詹碧云,江浙滁州人。”江浙“滁州”就是今安徽省“滁州”,而滁州凤阳就是朱允炆的老家。
“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是花岗岩建筑,地面水平距离纵长25米,宽8.55米,前后高差13.25米,面积平方米。陵园前后四进院式,每层以石栏相隔,栏柱上雕有雌雄石狮等。雌狮怀抱幼狮,象征子嗣源远流长。雄狮脚踩圆球,寓意寰宇一统。陵园构造因山制形,拾级而上,前陵后寝,共有五层,每层或五级或九级台阶,含“九五”之尊。陵墓规制和建筑风格与南京孝陵(朱元璋陵墓)十分相似,只是大小不同而已。官涛先生认为,詹碧云墓上的七级石塔上的石刻文字,佐证了墓主建文帝的身份。石塔正面刻为“昊天玉皇上帝”,石塔背面刻为“十方敕苦天”。如果以詹碧云仅作为一个全真道在三清山的住持身份,不可能如此胆大妄称自己是“玉皇上帝”和“十方”道家领袖。只有具帝王身份的朱允炆,才敢冠以“皇上”和“十方”名号。很明显,墓主人以皇帝自居。詹碧云墓前三重城门——天门、千步门、百步门,也一样具有皇家的磅礴气势。并且,詹碧云墓前沿途在石崖上凿岩为龛,依次雕有身着明代官服的共21位人物石刻像或神像,可视为效忠于建文皇帝的文臣武官。
朱允炆选中了归宿三清山,既掩人耳目又简省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修建三清宫的机会,以王祜的名义进行道教宫观等系列建筑,并将自己的陵墓建设体系悄悄地融入道教体系建筑中,从而形成了三清山奇特的“道陵合一”的建筑群个性。如果朱允炆当年是以整个三清山为皇陵来设计的,那么“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东侧“龙首山”的“龙虎殿”前,有蟠龙和伏虎石雕,龙盘虎踞,又有紫烟石刻,这是否隐指南京的紫金山?龙虎殿像一座微缩的皇宫,又是否象征金銮殿?而“演教殿”是否象征“朝天宫”和“教坊司”?“九天应元府”,是否象征南京的“应天府”?
通过上述对比,不难看出,三清山明代充满神秘色彩的道教建筑,虽然不能从规模上与南京比,但从它们的建置、形制、气象等方面看,都与明代南京的相关建筑或形似或神似。“龙泉桥”、“步云桥”、“扬清桥”、“西华台”、“碧玉岩”、“清都吊桥”、“挂冠岭”、“蹑云岭”、“纠察府”等景物景点,都可以比拟出明代南京皇城相应的景物。
昄大等你去探秘
在德兴市昄大乡,又存有很多暗含秘密而奥妙的事物文物。如,昄大含有什么意义?昄大何为叫昄大?昄大为何有天龙书院、南山书院、靖翁书院等众多书院?篑成书院为何流传“八名学生,九个进士”的故事?宋代,有个叫傅伯通的放牛娃经常帮天龙山道院砍柴扫地,老道长送给他两本书,他看完书后便于绍圣四年(年)考取了进士,并成为宋代一大堪舆学家,这两本书是什么书?天龙山道院为何供奉玉清、上清、太清?昄大王祜为何要举全族之财力助修建三清宫、“詹碧云陵墓”等三清山石构建筑?训诂学家傅立为何要著《革象新书》?为什么偷盗昄大人粮物的潘氏却被昄大人称为潘大将军而敬奉在村里的三官殿?……
三清山北山秘境昄大等你去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