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茅山
德兴,山川秀丽,森林覆盖率达78.1%。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清山北山座落境内;有“千山倚碧空,万嶂碍于云”之赞的大茅山、还有赣东北稀缺的温泉。
境内,天鹅湖好似一颗巨大的绿宝石镶嵌在群山环抱之中;仙女潭潭水碧波荡漾,深不可测;一线天,顶壁夹着六块石头,仿佛不是这几块石头顶着两壁就会合二为一。令人称奇的是在石缝中,竟生长着一棵树,直指苍穹,高出石壁。如此一线天国内罕见。
笔架山山峦连亘,云海景观壮丽,云雾飘绕山峰,犹如海上岛屿。每当气候变化云海变幻,有时汹涌澎湃,有时宛若轻纱,时高时低,时展时聚,瞬息万变。
原始森林古树参天,遮天蔽日,各种植物梯次生长,从青苔到藤本,从藤本到古乔,年轻与古老并存,处处表现出原始的、自然的和谐,有亚热带雨林的景观。真正让都市人感受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真趣。
德兴铜矿
跻身世界特大型斑岩铜矿的德兴铜矿,两座巨型采矿场;使用巨型采矿设备,巨大的电铲、超大的电动轮汽车、牙轮钻机、威力巨大的推土机等。以规模宏大、国际化的现代采选系统成为亚洲铜业巨人。
凤凰湖
来到离德兴市区1、5公里的三面环山的凤凰湖,行走在青瓦白墙的宋街,莺啼柳绿,鹤起鱼跃,误以为阳春三月的梨花欣然睁开了双眼。也许是刚刚经历了初夏灼热,宋词中的花间柔情早已凋零,余下的尽是汪藻的风骨和苏子的傲然。如果有幸,或许还能遇见那位已近古稀仍不辞辛苦的张潜,拄着铜扙从山水的深处走来,他引我登上古龙山之巅,兀立于微风之中,一览全球冶铜业众山之小。拥挤的人群,喧闹的街市,以“惟德乃兴”的盛情海纳四方移民。
海口古镇
海口镇保存着明、清时的五古三雕,即是:古宅、古树、古街、古井、古城墙,砖雕、木雕、和石雕。
绣水塔
位于江西省德兴市黄柏乡尚和村水口山顶,为明邑人张琪出资所建,塔为七层,重檐,高27米,塔基用岩石打制成长方体石料砌成,塔身为八角形,八面均有窗孔,每层用白灰作胶泥,青砖砌成,重叠出檐,且用砖叠宝塔式刹座,塔内园空,砌园锥形内外砖墙,内外墙间倚势砌成砖梯。底面南北对称,开拱门,进门围绕砖梯拾级而上,可达每层,为楼阁式砖塔,由于年代久远,塔第三层以上倒塌了半边,故又称“半边塔”。
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旧址
位于江西省德兴市绕二镇重溪村。年,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迁至重溪。同年粟裕率红七军团经浮梁、德兴到达重溪,方志敏到驻地迎接看望,组织群众尽可能筹集物资慰劳。根据中央军委电令,粟裕率部经重溪整编,同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及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军第十军团(即抗日先遣队),驻扎在重溪,方志敏在重溪主持召开誓师大会,继续北上抗日。
寿元桥
位于江西省德兴市张村乡界田村,明万历十九年建造。横跨长乐河,全长93米、宽8米、高6.8米,是德兴乃至周边地区最长、最古老、最完好的五联孔石拱桥。整个桥体和桥面均用花岗岩条石干砌而成。桥面两边用花岗岩巨石作护栏,桥墩迎水面砌成长度很大的分水尖,如四艘翘首而立的尖舟迎水而立,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据清同治八年《德兴县志》记载:“寿元桥在三十八都界田渡,原无桥,山水暴涨,往来为艰,邑人余寿元率儿明率、明章、明善、明试、明光、明谏、明体、明显共建”。出资请石匠杂工上百人,开山凿石,历时三年而建成,该桥于清嘉庆二年(年)“批捐”进行了维修,计银两,此桥头有“批捐”《寿元桥记》石碑一方记载。
银井
银井位于江西省德兴市银城镇银山路银井巷内。“水味香清甘冽,饮之沁人心脾”,为德兴古六景之一。唐上元二年(年)银山置邓公场炼银而得名,至今有多年历史,是有史可考,历史悠久的名井。
清代德兴知县毛九瑞诗曰:“古井甘泉渫清碧,井底才深二三尺。缘山却引流交衢,辘轳不用家家适。在昔南唐发银冶,非此淬炼皆为假。金银已尽山亦空,井傍砂砾今犹赭。”
会源桥
位于江西省德兴市龙头山乡桂湖村,为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年)邑人王姓出资建造。横跨陈源河,全长30m,宽9.4m,高14.2m,是德兴单孔桥中跨度最大(单孔跨度为22m),桥体最高,历史最长的单孔石桥,整个桥体和桥面,均用青石干砌而成,桥面两边,亦用青石板作护栏,桥拱弧度,精致而优美的弧线,体现了当时工匠造桥工艺精湛和高超的技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研究价值。
舒协斋公祠
位于江西省德兴市银城镇新营一村,始建于清壅正丁亥年,据《舒氏家谱》记载:舒协斋公,为国学生,有八子,其中七子个个为官均有建树、乾隆帝钦赐《淑德延龄》匾一块,舒氏后人为纪念先辈而建。
董氏民宅
位于江西省德兴市海口镇海口村望江路2号。为清邑人董世良之民宅。据镇村调查考证,该民宅始建于年,建筑面积平米,砖木徽式建筑,二进三开间,雕梁画栋,保存基本良好。天井设有防火青石刻花水池,整幢房子浮雕石刻工艺精湛,典雅别致,是德兴市徽式建筑保存完好的古民宅,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旌表监生王应蕉董氏节孝”牌坊
位于江西省德兴市李宅乡宗儒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清道光初年落成。砖石结构,高6.9米,宽6.8米,基座为石抱鼓形,牌坊上嵌三块碑:上碑为碑刻“圣旨”二字;中碑为当时兵部尚书孙玉庭手书及饶州府各文武官员捐资兴建名单;下碑刻有“旌表监生王应蕉董氏节孝”字样。牌坊周边刻有动植物,人物故事等场景,栩栩如生。据考证宗儒村中当年有一董姓女子出嫁王家十六岁便守寡,仍几十年如一日地服侍双亲,终老而不改嫁,嘉庆帝得之感其守节尽孝之意志,特御封此节孝牌坊,是德兴市仅存的比较完整的石牌坊,具有观赏研究价值。
“寻真达道”摩崖石刻
位于江西省德兴市绕二镇徐公潭。徐公潭,相传宋代徐岱得道于此而得名,是德兴古六景之一。“寻真达道”刻于泓潭南侧上方一紫色花岗岩巨壁上。石刻方形,高0.87米,宽2.55米,左行横书楷体,阳刻“寻真达道”四个大字,每个字径0.58米。书法端庄雄建,洒真自如,耐人寻味。上题“皇明万历壬子岁(年)”,落款为“邑人徐明显开造”。此石刻保存完好,弥足珍贵。
瓦湾古戏台
位于江西省德兴市万村乡瓦湾村。该戏台建于清末,宽16米,深8.5米,高8.5米,建筑面积.5平米,为砖木结构,台面距地1.6米,戏台雕刻工艺精湛,每台柱之间都有一块精美的人物曲艺,动物花卉类雕刻,该戏台雕刻工艺精美,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较高,是德兴市保存较完好的古戏台。
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
位于江西省德兴市龙头山乡暖水村。年—年,为中共化婺德中心县委、苏维埃政府机关所在地,建国后为纪念方志敏等烈士,年德兴县人民政府在中共化婺德中心县委的旧址上兴建了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平方米,馆外四周空地为平米,纪念馆陈列有游击队员和赤卫军使用的手雷、地雷、鸟铳和方志敏同志的《可爱的中国》等著作及给党中央的书信。
银山银矿遗址
位于江西省德兴市银城镇天门山居委会。古矿区沿北东—南西方向展布,东西宽约2.1公里,南北长约2.7公里,占地面积约5.67平方公里;冶炼区占地面积约0.33平方公里,古矿区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年3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随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冶金所、江西省地质调研院、德兴市博物馆等先后对遗址进行了一年的考察,发现古矿洞、古巷道处。开采区有大型露采坑、槽坑和大量堆积如山的废石堆,老窿开采深度达侵蚀基准面米以下;冶炼区集中在铁石山,炼渣堆积约立方米,场面十分壮观。
银山银矿遗址开采年代为唐宋时期,无论从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资料均得到印证。唐总章二年,银冶,岁出银十余万两,约占全国总量1/2以上,宋天禧五年产银达88.3万两,列全国首位。《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称其为唐宋时期中国唯一的大银矿。矿洞前废石堆内采集到大量典型唐宋瓷器标本,为遗址年代判断提供更为准确的科学依据。
德兴夜景
德兴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尤其夜景美丽怡人。
德兴的美食
菜包肉
清蒸泥鳅
炖咸肉
炖土鸭
(来自德兴微旅游)
——————————————
监制:张化
编辑:娄立群毛晨婧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