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德兴新闻
德兴简介
德兴文化
德兴旅游
德兴环境
德兴资源

德兴旅游大茅山朝山进香民俗德兴入

白癜风的治疗方案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26/5959473.html

德兴人注意啦!千万不要上错了火车站!请转发提醒!

大茅山朝山进香活动又称“大茅山拜菩萨”,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日至七月初三日,赣东北山区德兴、乐平、万年、鄱阳诸县民众自发结伴而行,经长途旅行,携带香烛供品前往大茅山依山而上朝拜神灵、焚香致敬、世俗崇奉的民俗活动。大茅山朝山进香有其显著特征:依靠民间“香会”组织自发自管,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公序良俗;佛道宗教信仰、万物有灵原始信仰与世俗期望融合衍生出讲求实用的民间信仰;保留了较多有关白云娘娘、王灵官等地域传说及大茅山古诗词、道歌、佛歌、佛号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茅山朝山进香忠实地反映了赣东北山区的民间信仰习俗,为研究中国民间文俗和民间信仰提供了一手史料。活动提倡互助友爱的公序良俗,对提高人们对社会主义法制和公序良俗的敬畏之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活动蕴含多样的传统文化元素,对赣东北山区的民间组织能力培育、县际民间交往、经济交流、文化传播等均产生了较大而深远的影响。年8月3日大茅山朝山进香香息庵道士举行斋醮仪式大茅山坐落于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中部花桥镇境内,面积约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9米,界于古徽、衢、饶、信四州之间,与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东西并峙,是闻名德兴的古六景之一。年,大茅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该活动起源于元末明初,周边县域流民因战乱避居大茅山,以王灵官为山门守护神。流民回归后,岁时朝山进香遂成定例,传承至今。活动期间,香客自发聚集于大茅山,举行朝拜仪式的地点主要有香息庵、脚庵庙、白云庵等寺观。大茅山朝山进香有三条古石蹬道。西北自茅桥村,中途经普济桥、脚庵庙、百步岭、千步岭、黑松林至白云庵。东北自榔口村,经香息庵、灵官印至白云庵。东南自黄歇田村经碧峰庵至白云庵。历史上,大茅山朝山进香大都依赖步行。一次朝山进香往返短则四五天,长则十余天。朝山进香期间,各寺观除各自举行斋醮法会外,为给远程香客提供帮助,诸寺观庙祝观主组成“香会”,共推一“会首”,负责组织协调香客后勤服务,称为“行好事”。他们于山下村落和山间寺观设立茶棚、伙房,专为香客提供饮食和休息处。香客以家庭或村落为单位结伴成队,多则百人,少则一二十人,每队各推“掌队”一人。进香队伍到达大茅山脚下时,会重新整顿队伍,由掌队带领,默念佛号或道号,身背香袋上山,沿途朝拜神灵,神灵包括山石和供奉的仙佛偶像等,最吸引香客的是建在大茅山巅的白云庵,这里供奉着白云娘娘,被认为是大茅山的“正殿”。到达白云庵后,香客焚香祈福、敬献供品,集体诵经,随意布施,分赐红布条。诸事完毕后,掌队带领队伍返程。

年8月3日大茅山朝山进香香息庵吹鼓手演奏宗教音乐

年8月3日大茅山朝山进香夜晚上山的香客在白云庵内焚香供祭

大茅山朝山进香勃兴于明,繁盛于清,地方志称其“愚夫妇之奔走又甚于生儒”“不得志之士与无告之民皆在焉”。民国时因战争破坏而衰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公开的朝山进香活动一度遭到禁绝。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政策落实,活动重新兴起,参与人数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代表性传承人均年事已高,缺少年轻群体的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当地政府会同地方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整理和完善了项目田野调查基础性资料,编制了大茅山朝山进香民俗活动管理规划,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究,投入自有资金和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开展传承与传播活动,制定了传承人培养“五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你可能对这些也感兴趣好消息!德兴至上饶往返专线于年4月1日全面复班“天然氧吧”大茅山开园了!抗疫一线的英雄们免费游哦!愿苍天放过我们(组诗)

魅力德兴诗选

魅力德兴诗选二——《在德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xingzx.com/dxjj/56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