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远楼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德兴市历史文化瑰宝之一。它始建于宋熙宁二年(),地址位于银城学宫后山颠枕山上,由德兴人余仕隆集资兴建。当时德兴县令单锡与苏东坡是同科进士,才华横溢。余仕隆尊单锡才华,请他为楼定名。单锡登楼远眺,全城尽收眼底,寓扬君子天地之浩气,而取名为“聚远楼”。元韦七年(),苏东坡送长子苏迈到德兴任县尉时登聚远楼写下了“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的诗句。
建炎年间()宋高宗赵构高度赞赏苏东坡诗,特赐聚远楼金匾。元书画家、文学家赵孟頫称“高皇题御墨,内翰播声诗,聚远亭佳致,名闻天下知”。东坡因楼赋诗,高皇赏东坡诗而题金匾,由此引来黄庭坚、马廷鸾、佛印禅师等名士纷纷登楼赋诗,一时聚远楼闻名遐迩,被世人称为江南名楼,元末时该楼遭兵毁。
新的聚远楼于年9月在银城古隆山上重建落成。它根据宋朝建筑风格设计,碧瓦丹柱、斗拱重檐,气势恢宏。楼高39米,外观三叠层,内设六层,总占地面积.88平方米,四周悬挂八块镀金匾额,门前朱红的柱子上挂着赵孟頫题的“思陵宸翰坡仙句,云汉奎光聚此楼”的楹联,最顶层是宋高宗题“聚远楼”三个苍劲镀金大字,楼内装饰四幅大型德兴风情木雕。聚远楼南面米处,立有德兴十大历史文化名人雕像,有江西第一武进士舒贺,北宋湿法炼铜家并著有《浸铜要略》的张潜,三清山道教建筑创建者王祜,大革命时协助方志敏组建“弋阳青年社”创办“寸铁”旬刊的祝炎等。他们或坐或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均由青铜铸成,高2米左右,最重者可达余斤,周边还建有景苏堂、聚远亭、敬一亭、长廊等相应配套设施,成为德兴一座标志性建筑。
聚远楼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与德兴的另二处文物景点浑然一体,既与抱德寺左右相对称,更与凤凰湖上下相呼应,楼寺湖三点一线共同组合成一大旅游景区,供广大市民及各方来宾休闲度假,参观旅游,为繁荣德兴文化发展催生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来源:方志德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