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德兴新闻
德兴简介
德兴文化
德兴旅游
德兴环境
德兴资源

胃胀的中医辨证治疗第四千九百四十八期

中医胃胀胃胀是因胃病日久,脾胃失健,或湿浊痰瘀内蕴,阻滞气机所致。以长期脘腹痞胀作痛、嘈杂,或有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胀[著]病类疾病。病程长,呈慢性过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较多见。本文论述了胃胀在中医学方法中的治疗。

寒食伤胃本证外感寒邪,过食生冷之物,导致寒凝于胃,胃中阳气不展,气机阻滞,胃失通降之职。症见胃脘暴痛且胀,痛势较急,胃中似冰,泛吐清水,得温则舒,舌苔白滑,脉弦迟。治则当以温胃散寒理气为法,可选食附理中汤(临床经验方)加味。

方:香附5g,高良姜2g,党参2g,白术0g,茯苓5g,厚朴2g,木香0g,神曲5g,藿香0g,草寇0g,苍术2g,陈皮0g,砂仕0g,甘草6g。方析:香附、高良姜温胃散寒止痛,党参、白术、茯苓甘温益脾,藿香、砂仕、厚朴、苍术、陈皮、草寇等芳香化浊,醒脾消痞满,神曲消食积,木香调理气滞,全方具有温胃散寒理气止痛之功。2肝胃不和因气郁伤肝,肝气横逆犯胃。本证常因情志所伤而诱发,证见胃脘胀满,气逆攻痛连胁,嗳气频频,得气则舒,舌苔薄白,脉弦。治则舒肝理气和胃降降,方选加味逍遥散(临床经验方)。

方:柴胡0g,白芍20g,枳壳2g,当归0g,茯苓0g,白术0g,薄荷0g,甘草6g,玄胡5g,佛手0g,川楝子0g,旋复花2g,香附2g,木香0g,陈皮0g。方析:方中逍遥散舒肝解郁,金铃子散理气止痛,旋复花降逆气,香附,陈皮理气和胃,佛手、木香调理气滞,全方具舒肝理气和胃降逆之功。3肝郁胃热因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横逆犯胃,胃失传化之职,内生湿浊,郁而生热,热居胃腑。常因七情或饮食不慎而诱发,临证所见胃痛时轻时重,胃脘部灼热,嘈杂泛酸,口干、口苦、心烦易怒、纳差、口渴、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数,治则泄肝清热和胃,方加味化肝煎(临床经验方)。

方:青皮0g,陈皮0g,栀子0g,丹皮5g,白芍20g,甘草6g,香附2g,玄胡5g,川连3g,木香0g,金铃子0g,浙贝0g,瓦楞子5g。方析:栀子清热解毒,导热下行,白芍、甘草、玄胡缓急止痛,青皮、陈皮、疏理肝胃气机而止痛,浙贝、瓦楞子仿乌贝之意,木香理气滞,黄连专清中焦之湿热,丹皮、川楝清热舒肝,全方具舒肝气清胃热之功。用于胆汁返流性胃炎效更佳。

4脾虚胃寒本证素体脾胃阳气虚损,运化不及,寒浊内生,困阻脾胃之阳。常因饮冷感寒而复发,临床见胃中隐隐作痛纳食不化、上腹饱闷,不思食,恶冷喜热饮,得温痛缓时呕吐清水,小便清利,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脉细缓,治则:益气温中,散寒和胃,方选香砂理中汤加味。

方:苏梗2g,砂仕0g,法半夏2g,党参20g,白术20g,茯苓20g,干姜0g,甘草6g,陈皮0g,木香0g,草寇0g,厚朴2g。方析:方中四君益气安中,干姜温中散寒暖胃,砂仕、厚朴、法半夏、干姜辛以散胃中寒气;苏梗、陈皮、草寇、木香调理脾胃气滞,全方具益气温中散寒和胃之功。

5气滞血瘀本证多见于胃脘痛日久不愈,气血滞而不通,胃以疼痛为主。痛而有定处,如针刺,胃脘饱闷似有物顶住之感,舌质青紫,脉细涩,当以理气化瘀止痛。方选金铃子散合膈下逐瘀汤。方:川楝子2g,玄胡5g,当归2g,川芎0g,白芍5g,香附0g,玄胡2g,五灵脂5g,甘草6g,丹参30g,陈皮0g。方析:金铃子散理气止痛,膈下逐瘀汤理气活血止痛,全方具有理气化瘀止痛之功。

6治疗6.一般治疗:参照胃络痛、胃痞。6.2本病轻者无需特别治疗。上腹痛明显者给予抗酸或解痉治疗多数有效。低蛋白血症者可静脉滴注白蛋白及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目前已证实激素对本病无效。对反复上消化道出血及蛋白丧失严重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7辨证治疗7.痰湿阻滞证证候:胃脘痞胀、疼痛,食少,呕恶,或泛吐痰涎,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祛痰化湿,理气和胃。方药:平胃合二陈汤加减。陈皮0克,川朴0克,苍术2克,清半夏0克,炙甘草5克,苏梗0克,香附0克,砂仁4克(后下),生姜0克,大枣5枚。

加减:胃脘痛甚者,或加玄胡2克、木香0克;脾虚泄泻者,加炒白术2克、茯苓5克、炒扁豆40克,或以参苓白术散化裁。

7.2湿热蕴脾证证候:胃脘痞胀、疼痛,嘈杂,恶心呕吐,纳少,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或见浮肿,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健脾和胃。方药:清中汤加减。黄连6克,黄芩0克,陈皮0克,茯苓5克,清半夏0克,白蔻仁4克,(后下),藿香0克,苏梗0克,郁金0克,生甘草6克。

加减:兼浮肿者,加泽泻0克,车前子30克,猪苓0克。泛恶呕吐,加竹茹2克,芦根30克。

7.3肝郁脾虚证证候:胃脘痞满胀痛,痛连两胁,情志抑郁或忿怒时则加重,嗳气,口苦,纳少,神疲乏力,大便溏薄不爽,下肢浮肿,舌淡苔薄,脉弦缓。

治法:疏肝健脾,理气止痛。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柴胡0克,白芍24克,党参2克,白术2克,茯苓5克,陈皮0克,半夏0克,木香0克,川楝子0克,玄胡0克,炙甘草6克。

加减:食少纳差,加神曲0克、炒麦芽30克;肝郁化热,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加丹皮0克、栀子0克。

7.4脾胃阳虚证证候: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法:温补脾胃。方药: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党参5克,生黄芪30克,白术2克,桂枝0克,吴茱萸3克,木香0克,炙甘草6克,饴糖20克。.

加减:下肢浮肿,加炮附子0克,桂枝易肉桂0克。或以实脾饮加减。

胃胀的中医治疗及预防胃胀的别名是慢性肥厚性胃炎,从中医理论来讲,胃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种病因影响到胃腑,使胃气不能正常和降,气机停滞于胃脘而形成的。胃胀病人感觉胃脘月真胀,外观又有胀满的形态表现的一种病症,可同时伴有胃脘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等临床表现。那么胃胀怎么治疗呢?医院专家向我们介绍胃胀的中医治疗以及预防方法。中医治疗:胃胀,病名。胀病之一。主证胀满、胃脘痛。《灵枢·胀论》:“胃胀者,胀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医醇剩义·胀》:“胃为水谷之腑,职司出纳。阴寒之气上逆,水谷不能运行,故胀满而胃痛,水谷之气腐于胃中,故鼻闻焦臭,而妨食便难也。”治宜平胃祛寒,用温中平胃散。其他治疗: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解毒的功效,减轻精神压力;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强胃动力。维生素B族:促进消化,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稳定情绪,减轻精神压力,改善睡眠。复合维生素片: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消化,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加以修复受损的组织;稳定情绪,减轻精神压力。急需营养重点补充,按标签注量的3倍服用,直到有关症状缓解为止:维生素C,维生素B族。正常需要基本营养补充,按标签注量服用:复合维生素片胃胀预防:首先应注意戒掉对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的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采用气功等运动方式,通过腹呼吸以协调胃肠的运动,防止十二指肠液的返流,有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以防止本病的发生。保持精神舒畅,心情愉悦也是预防本病时应十分重视的。患有口腔、鼻腔或咽喉部慢性炎症者,除应积极治疗外,还应及时将分泌物咯出或从鼻孔搐出,切忌将分泌物吞咽下肚。并注意低盐饮食,以降低门静脉的压力,预防胃部瘀血,防止胃炎的发生。

姚大鹏,一九六零年生,号诗坛一怪,中国中医研究院进修班结业,四川大学成人教肓药学专业毕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气功师进修班结业,现中医药研究员,高级中医师,高级中药师,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针灸师,中诗论坛新诗研究版编辑,中国流派网诗歌论坛原创版编辑,世界生态诗刊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xingzx.com/dxzy/86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